【摘要】
背景:血管钙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衰老等。血管钙化的程度与不良临床事件和心血管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自噬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很复杂,存在许多未知的机制。
方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分析了目前已知的血管钙化自噬机制,并讨论了靶向自噬作为血管钙化干预措施的理论优势。
结果: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血管疾病中血管钙化和自噬之间的功能联系。首先,自噬可以通过抑制与 ANCR、ERα、β-catenin、HIF-1a/PDK4、p62、miR-30b、BECN1、mTOR、SOX9、GHSR/ERK 和 AMPK 信号相关的 VSMC 的成骨分化来减少钙化。相反,自噬可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和钙化,由 CREB、弹性蛋白降解、lncRNA H19 和 DUSP5 介导的 ERK 信号传导介导。其次,自噬还通过 AMPK/mTOR/ULK1、Wnt/β-catenin 和 GAS6/AXL 的合成将细胞凋亡和血管钙化联系起来,因为凋亡细胞成为磷酸钙晶体沉积的病灶。线粒体自噬的失败可激活 Drp1、BNIP3 和 NR4A1/DNA-PKcs/p53 介导的内在凋亡通路,这些通路与血管钙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此外,自噬还通过调节血管钙化在成骨过程中发挥作用,进而调节与骨骼发育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如骨钙素、骨粘连蛋白等,并受mTOR、EphrinB2和RhoA的调节。此外,自噬还通过血管钙化促进维生素 K2 诱导的 MC3T3 E1 成骨细胞分化和 FGFR4/FGF18-和 JNK/复合 VPS34-beclin-1 相关的骨矿化。
结论:自噬与血管钙化的相互作用复杂,其相互作用受疾病进程、解剖部位及周围微环境的影响。现有细胞损伤中的自噬激活被认为是保护性的,而正常细胞中的自噬缺陷会导致凋亡激活。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微妙线上识别和维持细胞可能是减少血管钙化的关键,其中可以开发自噬相关的临床策略。
【来源】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