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背景:最近,新出现的证据显示维生素K在心脏代谢健康中的新作用,而这其中一些作用可能是细菌合成的维生素K的亚型(称为甲基萘醌)所特有的。然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生物合成维生素K的因素以及与心脏代谢健康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研究。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粪便中甲基萘醌的状况、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心脏代谢健康的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
研究设计:定期从77名超重的中国成年人中收集的粪便样本中测量甲基萘醌的状况和肠道微生物群结构,供给这些成年人食用的饮食已在之前的研究中证明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改善心脏代谢生物标志物。
研究结果:根据个体粪便样本中甲基萘醌类物质的协方差将个体分为两个不同的组,记为人类肠道中的甲基萘醌类型。甲基萘醌类型以甲基萘醌-5(MK-5)和MK9-MK13的差异作为特征,以及在物种水平上划分的几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的相对丰度的差异,主要在Prevotella spp.和Bacteries spp.水平上划分。粪便中的MK-4、MK-6和MK-8在干预期间有所下降(P <0.05);超过100个OTU的相对丰度的纵向变化与粪便中≥1个个体甲基萘醌含量的改变有关。普氏菌与MK-5、MK-11到MK-13关系最为密切和一致,并且类杆菌与MK-9、MK-10、大肠杆菌/志贺氏菌与MK-8也表现出这种关系。无论是单类型的甲基萘醌还是甲基萘醌类型都与血糖、胰岛素抵抗或炎症标记物纵向相关。
研究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粪便中甲基萘醌含量的变异性主要由肠道微生物群中相对较少的属所决定,而饮食介导的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可能为改变肠道甲基萘醌含量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本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处注册,注册号为ChiCTR-TRC-09000353。
【出处】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