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鼠有能力将饮食中的叶绿醌(维生素K1)转化为甲基萘醌-4(MK-4, 维生素K2),并将后者储存在组织中。一种戊基转移酶,UbiA-prenyltransferase domain including 1(UBIAD1),参与了这种转化。有证据表明,UBIAD1对叶绿醌具有弱的侧链裂解活性,但对维生素K3却有很强的前酰化活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这种转化的中间产物。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在小鼠体内静脉注射叶绿醌可以进入组织,但不能进一步转化为MK-4。这些发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叶绿醌是以其最初的形式被吸收并输送到组织中并转化为MK-4,还是在肠内转化为维生素K3,然后再将维生素K3输送到组织中并随后转化为MK-4。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大鼠身上进行了插管实验。基于叶绿醌衍生维生素K3的结构鉴定和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和重组UBIAD1蛋白的生物测定,我们证实了第二条途径的正确性。此外,对重组UBIAD1与维生素K3孵育生成的产物进行了高分辨率质谱和(1)H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对苯二酚,而不是维生素K3的醌形式,是转化的中间产物。综上所述,这些结果提供了明确的证据,维生素K3是口服叶绿醌的分解代谢产物,是组织中MK-4的主要来源。
【出处】PubMed
【备注】J Biol Chem. 2013 Nov 15;288(46):33071-80. doi: 10.1074/jbc.M113.477356. Epub 2013 Sep 30.
(为便于阅读,编译者对过往的文献摘要进行翻译,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