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革兰氏阳性菌通过细胞表面和分泌的毒力因子的组合,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在本项工作中,我们对其中4种生物进行了研究,以开发干扰生长和外毒素产生的新型外用抗菌剂,重点是甲基萘醌类药物。维生素K3、1,4-萘醌和辅酶Q1至Q3,但不包括甲基萘醌(维生素K2)、叶绿醌(维生素K1)。这些维生素K2同系物在10至200μg/ml的浓度下,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农业链球菌的生长和更大程度的外毒素产生。辅酶Q1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兔模型中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能力,抑制4种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并与另一种抗菌剂单月桂酸甘油酯协同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葡萄球菌双组分系统SrrA/B被证明是辅酶Q1的抗菌靶点。我们推测,维生素K2类化合物既能诱导毒性活性氧的产生,又能影响细菌质膜和生物合成机制,干扰双组分系统、呼吸和大分子合成。这些化合物代表了一类新型的潜在局部治疗剂。
【出处】PubMed
【备注】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3 Nov;57(11):5432-7. doi: 10.1128/AAC.01279-13. Epub 2013 Aug 19.
(为便于阅读,编译者对过往的文献摘要进行翻译,供参考!)